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近期,由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共同承办,新疆世纪超星有限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星火社、信息管理学院征程社协办的首届“让历史说话,让文物发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意微视频比赛暨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圆满落幕。
6月25日,学院举办了此次活动的颁奖仪式,学院副院长余冬贞、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全体教师,获奖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

(学院副院长余冬贞为优秀指导教师代表颁奖)


(获奖选手颁奖)
在颁奖仪式上获奖学生代表和优秀指导老师分别分享了心得体会。学生代表海迪且・库尔班畅谈了团队的创作历程与收获,她表示通过此次比赛,不仅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指导教师代表杨柳、信息管理学院优秀指导教师木沙江・苏里坦也先后上台发言,他们从教学实践和专业指导的角度,分享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考,强调了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代表海迪且・库尔班发言)
(优秀指导老师木沙江・苏里坦发言)
(优秀指导老师杨柳发言)
此次活动分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历时2个多月,学院24级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覆盖面达到了百分之百。在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团队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分赴自治区博物馆、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及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聚焦新疆特色的文物与历史人物为载体,以“历史人物和文物自述”视角方式阐释“五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创作微视作品。经承办单位组织评选,共推荐55支团队参加复赛。
(学生团队在线作品)
复赛和决赛环节,在思政课教师和信息管理学院专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运用 “即梦”AI技术为文物生成动态形象,添加历史场景素材与特效,将静态文物转化为沉浸式的微视频。例如,学生团队通过虚拟场景还原与林则徐隔空对话,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题。经过多轮选拔,评委组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参赛选手进行了严格评审,最终22组作品获得奖项。

本次活动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示范。两个学院党支部通过联合策划、协同育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转化为“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师生在调研文物、创作视频中感悟“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携手,思政课教师以专业引领把控政治方向,专业课教师以技术赋能文物“活化”,师生通过实地考察、数字建模、AR 场景复原等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历史人物、文物承载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印记,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根脉在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体验中深植学生心间,实现了“理论+实践”、“历史+科技”的双向突破,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与创造力。
今后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活动成效,将优秀作品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之中,围绕教学场景创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新模式,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公示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