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学院动态
  •   >   正文
  • 学院动态

    架起暖心桥,共筑育人梦

    发布日期:2020-05-14    浏览次数:

    架起暖心桥,共筑育人梦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喀什地区家访、社会调研纪实

    2020年1月15日至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一行8人前往喀什地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家访活动,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抓住家访机遇,前往了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伽师县克孜勒苏乡住建厅驻村工作队进行了社会实践研修及社会调查活动。

    一、暖心家访纪实

    此次家访,家访组根据学生分布和老师联系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地分成了两个家访小组,分别前往了喀什地区的一市三县,即喀什市、伽师县、疏勒县和疏附县,三天的时间共探访学生12名。

    家访中,所有老师都受到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反映出师生间、家校间的浓厚情谊,在这样的氛围中老师向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假期的表现情况,同时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宣传党的扶贫、就业、资助等政策、学院管理情况及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等情况,家长们也深刻表达了对学校老师前去家访的谢意,以及对自己孩子在学校成长的期待。同时,老师们还前往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或村委会,不但了解到了学生假期期间表现和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同时对当地社区、村委会主要工作情况进行了进一步了解。

    (杨柳老师跟学生家长手拉手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

    (刘艳老师家访小组前去社区了解学生情况)

    (张悦老师的学生在家访结束时依依不舍)

    (张振东老师了解学生弟弟国语学习情况)

    (陈新刚老师了解学生父亲务工情况)

    通过家访活动,不但加深了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加深了老师和家长的感情,也为老师们回到学校进一步开展教育和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践研修

    利用家访间隙,马克思主义学院还来到喀什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盘橐城班超纪念公园进行社会实践研修。这里以班超雕像为中心,36勇士雕像沿神道左右对称,建有浮雕墙、古亭、城墙、烽火台等建筑,旨在纪念东汉时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名人——班超。

    (讲解员在浮雕前给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解班超故事)

    “据记载,班超在西域共驻守31年,最后以盘橐城为根据地,历尽艰辛,完成了管辖西域、加强和内地的联系、维护祖国统一的宏伟大业。公园90年东汉朝廷封班超为西域都户,96年封班超为定远侯,班超71岁离开疏勒回洛阳时,百姓难舍难分,甚至拔剑自刎相留······”一位讲着流利国语且充满深情的维吾尔族讲解员在浮雕墙前带着我们走进班超的故事,通过实地参观,全体老师对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近2000年前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班超充满了景仰,对于下一步开展新疆历史课程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班超雕塑前合影)

    三、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根据学院工作要求和部门工作特点,经学院批准,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家访教师抵达伽师县克孜勒苏乡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住建厅驻村工作队,针对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一天的社会调研活动。住建厅驻村工作队及村民热情接待了全体教师,老师们通过到村民家进行走访、参观,与村民交流,听取工作队开展工作情况的介绍,对当前自治区在喀什地区开展访惠聚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有了直观的了解。住建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第一书记白明石书记向老师们详细介绍了该村访惠聚工作开展的情况及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通过白书记的介绍和实地参观,我们切身感受到在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资金的支持下,在住建厅访惠聚工作队的不懈坚持和付出中,该村这几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面貌就是最直接的反应。

    (住建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第一书记白明石书记向老师们介绍该村情况)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住建厅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开展工作,针对阿亚格勒格勒德玛村有部分村民有建筑务工经验的情况,住建厅驻村工作队审时度势将村民们组织成建筑施工队,就近组织统一务工,增加村民收入,还办起了建筑彩砖厂,近两年在当地小有名气,享有“建筑之村”的美誉;针对村子里人多地少,发展农业前景不佳且地处国道附近的情况,住建厅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在国道旁建起了商业小区,让农民开饭店、服装加工、商店等进行创收。同时组织村民培训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曾在此参加驻村工作的陈新刚老师与小朋友用国语交流上学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在村子里参观调研)

    (了解村民“庭院经济”发展情况)

    在这里,在实际参观中老师们也看到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近两年通过政府支持、工作队的努力,全村柏油公路基本全覆盖,且主道都建有路灯,改变了千百年来晚上黑灯瞎火的历史;现代文化生活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村里建有健身设施,村委会旁边还有着篮、排球场和室内文化活动中心;到村民和学生家参观时,老师们还注意到前两年南疆农民家普遍使用的土炕变成了现代的床和沙发;厕所用起了干净卫生的冲水马桶;庭院经济的发展下还可以看到院子里具体划分开了养殖区、种植区和生活区;很多村民更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仅所有的适龄孩子都到村里的幼儿园、小学上学,很多家庭还将孩子送到县里的学校去上学······一点点,一滴滴都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访惠聚工作及脱贫攻坚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在村委会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合影)

    四、他们有话要说

    通过此次家访、社会实践研修及社会调查,让众多教师感受颇深。陈彦哲老师说:“此次家访,将孩子们的日常表现及学校的情况与家长做了交流,让我对孩子们的家庭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调研,让我对喀什地区社会稳定、扶贫工作有了更接地气的认识,感受到了乡村的变化,会将所看所学所思运用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

    (陈彦哲老师家访小组与学生及家长合影)

    阿比代老师说:“初次来到喀什,尤其是来到了喀什地区的农村,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切身感受到了国家政策方面对南疆的扶持力度,通过这次家访让我对党的治疆方略和各项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在村里参观调研)

    杨柳老师说:“千里家访路,共筑家校情。此次家访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来自南疆的同学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激发了我们对于思政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对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老师和学生、家长也在交流与沟通中增进了感情拉近了距离,使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杨柳老师为村里的孩子系鞋带)

    通过此次为期三天的集家访、社会实践研修和社会调研为一体的喀什之行,我们收获满满。在家访过程中,我们收获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带着家长沉甸甸的的嘱托,知道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成长;在社会实践研修中,我们以实地的参观接受了一场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在社会调研中,我们更是以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国家政策对南疆的扶持力度,感受到自治区访惠聚工作和扶贫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效。

    版权所有: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支持:西安博达软件
    新ICP备20000410号-1
    建工校区(总校):乌鲁木齐市西八家户路528号 邮编:830054
    城建校区:乌鲁木齐市杭州西街272号 邮编:830026
    建材校区:乌鲁木齐市河滩北路863号 邮编:83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