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新疆思政教师赴粤港澳大湾区研修经历为基础,深度剖析广汽埃安、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越疆科技、腾讯、大族激光等参观点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富矿。通过凝练湾区“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基因、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科技报国的时代担当”等核心价值,探索如何将湾区实践转化为新疆思政教育新素材,构建跨区域育人新路径,为增强边疆思政课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提供实践方案。
一、一场震撼心灵的思想风暴
本次研修活动为身处祖国西北边疆的思政教师打开了一扇眺望国家发展最前沿的窗口。从广州的广汽埃安智能工厂,到连接三地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从深中通道“海底穿针”的壮举,到“大潮起珠江”展览中波澜壮阔的改革史诗;从越疆科技灵巧的机械臂、腾讯的数字生态帝国,到大族激光“光耀世界”的精密制造——每一次驻足,都是一次对国家力量、民族智慧与时代精神的深刻体认。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一次思想观念的重塑与教育视野的极大拓展。
二、价值内核与实践启示
(一)“闯”的精神:敢为人先与改革伟力(广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深中通道)
“大潮起珠江”展览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杀出一条血路”的非凡历程。深中通道这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攻坚克难,正是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闯劲的生动写照。
启示:新疆思政教育可深度融入“改革开放精神”这一核心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变”是发展永恒的主题,“闯”是突破困境的关键,结合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学生投身边疆建设、锐意进取的使命担当。
(二)“创”的劲头: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驱动(广汽埃安、越疆科技、腾讯、大族激光)
广汽埃安的柔性生产线展示了“智造”的高度;越疆科技让协作机器人走入寻常场景;腾讯庞大的数字生态重塑生活方式;大族激光以“一束光”切割出精密制造的未来。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启示:新疆教育需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国家在关键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决心与行动,鼓励青年学子热爱科学、投身科研,将个人志趣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为新疆乃至国家高质量发展储备创新人才。
(三)“干”的作风:工匠精神与奋斗底色(港珠澳大桥、大族激光)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迎难而上的顽强奋斗。大族激光对产品精度的极致追求,同样是“干”字当头的生动体现。
启示:思政教育需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认识到伟大梦想源于脚踏实地的奋斗,幸福生活来自辛勤汗水的浇灌。在新疆,尤其要结合“扎根边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实干报国的意志品质。
(四)“融”的智慧:开放包容与协同发展(港珠澳大桥、腾讯)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里程碑,极大促进了粤港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腾讯作为平台型企业,其成功也源于构建开放生态、连接亿万用户。
启示: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新疆思政教育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培养开放包容的胸襟和国际视野,认识新疆作为向西开放门户的独特优势,理解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赋能新疆思政教育:转化路径与教学实践
(一)构建鲜活“案例库”,让理论“沾泥土”“带露珠”
“超级工程”讲制度优势: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建设中体现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攻坚克难的精神意志,作为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绝佳案例。
“创新企业”讲科技强国:以广汽埃安、越疆、腾讯、大族激光等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新历程,尤其是其突破关键技术的案例,讲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的紧迫性与实践路径。
“改革展览”讲发展逻辑:运用“大潮起珠江”展览中的生动故事和数据对比,讲清楚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伟大成就和未来方向,破除思想藩篱。
(二)创设沉浸“情境场”,激发学生深度体验与思考
虚拟仿真体验:利用VR/AR技术,模拟港珠澳大桥建设场景、智能工厂运作流程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大国工程”的震撼与“智能制造”的魅力。
项目式学习:设计如“我为新疆设计一座‘未来之桥’”、“策划一场展示新疆特色产品的线上博览会(借鉴腾讯平台思维)”、“调研一项新疆本土科技创新成果(对标越疆、大族)”等项目,引导学生运用湾区见闻所获理念解决本土问题。
“行走的思政课”:结合新疆本地特色(如特变电工的创新、霍尔果斯口岸的开放、兵团屯垦戍边的奋斗),组织实地研学,与湾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三)打造云端“资源包”,实现湾区经验与新疆课堂的无缝对接
收集整理研修中拍摄的高质量图片、视频、专家讲解录音、企业宣传片等。
制作系列微课,如《从广汽埃安看中国智造》《港珠澳大桥: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腾讯:连接的力量与责任》等。
利用新疆教育云平台、学校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共享资源,供教师备课、学生自学使用。
(四)搭建东西“对话桥”,促进教师共研与学生互动
探索与参访的湾区企业、学校建立长期联系,邀请湾区工程师、改革亲历者、优秀教师通过线上讲座、工作坊等形式,为新疆师生讲述一线故事。
组织新疆与广东学生围绕“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未来的科技创新”、“如何建设美丽家乡”等主题开展线上交流、征文、绘画比赛等活动,增进了解,开阔视野。
四、结语:让湾区星火点亮边疆思政新程
本次培训是一次思想的远行与价值的丰收。粤港澳大湾区所展现的“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融”的智慧,是时代精神的璀璨结晶,更是滋养新疆思政教育的源头活水。作为边疆思政教师,我们肩负着特殊的育人使命——不仅要传递知识,更要点亮信念。将大湾区的澎湃浪潮引入天山课堂,把前沿见闻转化为育人力量,让改革创新的基因、科技报国的志向、开放包容的胸怀、实干奋斗的底色,深深植根于新疆青少年的心田。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既胸怀“国之大者”、又深谙新疆区情,既有世界眼光、又有家国情怀,既敢于创新突破、又甘于扎根奉献的时代新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筑牢思想之基、汇聚青春之力。
在深中通道的伶仃洋上远眺,海风呼啸中钢索如琴弦紧绷。那一刻,我恍然领悟:思政教育何尝不是一座桥?一端连着湾区那代表中国高度的创新灯塔,一端系着新疆这片孕育无限可能的广袤热土。当我们将大湾区的精神光谱折射于边疆学子的心镜,便是在为民族复兴的长卷描绘最坚韧的经纬。